一个只有巴掌大的铜方盒
与秦始皇的画像、大名鼎鼎的兵马俑
一起出现在了中学历史课本上
(资料图)
它以小小的身躯
完成了“度量天下”的使命
今天,我们一起认识
商鞅方升
01
自带“产品说明书”
从此,这就是“一升”
这是一个“巴掌脸”铜盒子
它虽然体量不大,颜值不高
可身上刻的两组铭文让它非同寻常
第一组在这个“铜盒子”的侧壁
是“产品说明书”
生产时间:秦孝公十八年(公元前344年)
设计和监制官员:商鞅 大良造
(当时秦国最高官职)
参数:一升,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
(约为现在的202.15毫升)
为当时度量衡标准器
△商鞅方升底面
第二组在方升底面的40字铭文
是秦王政26年(前221年)的诏书
廿六年,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,黔首大安,立号为皇帝。乃诏丞相状(隗状)、绾(王绾):法度量则不一歉(嫌)疑者,皆明一之。
大概意思就是
天下一统,人民安定
全国推行商鞅既定的标准
代替列国复杂的量制
两组铭文,相距不到两厘米
却跨越120多年
从战国群雄到天下归一
从一国的标准到天下的标准
这些文字见证了
中国历史走向的“决定性瞬间”
02
拒绝 “大概齐”
商鞅变法让秦国一跃而起
秦朝实现“一升量天下”
基础则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
废井田,重农桑
实行郡县制,统一度量衡
这些举措使秦国在二十年间富国强兵
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强盛国力
△战国商鞅戟 上海博物馆藏
其中,统一度量衡是不可缺少的一环
人们最初采用一些直观的方法进行度量
“布手知尺”“掬手成升”“迈步定亩”
双手一捧,就是一升
——这种“大概齐”的方法显然很不精准
不要说各国之间
就是一国之内、各家各户差异都很大
△2022年,故宫博物院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29家博物馆举办“何以中国”展。上海博物馆携“镇馆之宝”之一的商鞅方升参展。
统一度量衡后
国家土地划分、产量计算、征税纳粮
都能得到精准的保障
支撑起秦国兼并六国的征战
奠定了秦朝大一统的根基
正所谓“商君虽死,秦法未败”
虽然商鞅因变法失去了生命
但他监制的方升和他提出的法度一起
成为了大秦帝国的重器与基石
商鞅方升也成了这一阶段历史
重要实物例证
03
老祖宗的计量理念
延续到今天
自古以来,中国人都讲究意不直叙
这一点在中国烹饪里表现得尤为明显
西方厨师做菜常常精准到“克”
而中国讲究“适量”“少许”
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追求精准
最早的计量可追溯到上古神话
△伏羲女娲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(图片来源:总台《国家宝藏》节目)
商鞅方升作为“国家级标准”
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采用科学方法的量器
对今天的我们来说
长×宽×高=体/容积,已是常识
但对于2000多年前的古人而言
这种用长度来描述容量的“以度审容”
是非常了不起的
商鞅方升蕴含的科学理念和标准观念
一直持续至今
促进社会经济科技进步
创造越来越多的
“中国高度”和“中国标准”
求精准,度万物
量天地,衡公平
小小方升,统一了天下的度量
文博搭子出现!
监制丨唐怡制片人丨武慧锋文案丨田野视觉丨朱灵萌技术丨汤沛 蔡子旭审校丨朱冬梅统筹丨刘莹 武贺资料支持丨潘星河特别鸣谢丨上海博物馆 总台上海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大河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75 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